
以下是几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的范文,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
第一篇:按单元划分的结构
教学内容:
- 比较一
- 比较二
- 比较三
- 多少、多少、多些、多于
- 少少、少少、更少
- 计数法
重点与难点:
- 比较单元:理解“多”、“少”的概念,会用“比……多/少”描述物体的差异。
- 多少单元:理解“多”和“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计数法单元:学习简单的数数方法。
课时安排:
| 单元 | 教学内容 | 课时 | |------|---------|------| | 比较一 | 理解“多”、“少”的概念,会用“比……多/少”描述物体的差异。 | 2课时 | | 比较二 | 练习比较,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 1课时 | | 比较三 | 初步学会用“多”、“少”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 1课时 |
第二篇:分课时设计
教学内容:
- 班级整体介绍
- 读读写写(比一、二、三)
- 朗读韵文(四)
- 练习识字(五、六、七)
- 创新写作(八、九、十)
重点与难点:
- 比一:理解“多”、“少”的概念。
- 比二:巩固“多”、“少”的相对性,会用“比……多/少”描述物体差异。
- 比三:初步学会用“多”、“少”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 朗读韵文:模仿韵文的节奏感,理解“大—小”“多—少”的意思。
- 识字:学习“杏、桃、苹果”(植物)、“牛、羊”(动物)等生字。
第三篇:生活实际运用
教学内容:
- 找找看生字宝宝
- 阅读“小、少”和“牛、羊”
- 跑来跑去比赛
重点与难点:
- “小、少”: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量词使用,理解“群、颗、堆”的实际意义。
- “牛、羊”:结合生活经验,仿编韵文练习识字。
第四篇:学生兴趣型教学
教学内容:
- 课件展示
- 自主观察
- 回忆生活中的量词
重点与难点:
- 理解“群、颗、堆”的实际意义。
- 结合生活经验,仿编韵文练习识字。
第五篇:分课时设计
教学内容:
- 复习比较一
- 认识生字(杏、桃、苹果)
- 尝试运用“多”、“少”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 理解“多”、“少”的相对性,会用“比……多/少”描述物体差异。
- 给出例子练习,理解“堆”有“提土旁”的实际意义。
第六篇:学生互动型教学
教学内容:
- 找找看生字宝宝
- 初步识字
- 观察生活中的量词
重点与难点:
- 理解“多”、“少”的实际意义,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 结合生活实例,仿编韵文练习识字。
第七篇:量词与笔画
教学内容:
- 认识“大、小”、“堆”的相关笔画
- 练习用“大、小”来描述事物
- 朗读韵文,理解“大—小”“多—少”的意思相反关系
重点与难点:
- 理解“大、小”、“堆”有提土旁的现实意义。
- 理解“大—小”“多—少”这一相对概念。
以上范文涵盖了多种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您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最新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符号的含义。 2. 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 数字卡1-10,符号卡片“>”和“<”两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2. 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号和<号 1. 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
练习: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
准备数字卡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大于5。
-
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1)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 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 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 请小朋友看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 认识作业要求: (1)比较下面的两个数,看看哪个大,填上“>”或者“<”。 2. 教师指导完成任务: (1)教师示范,指导完成部分练习。 3.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的大。
四、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