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1
《八月十五夜月》原文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遇风飞,数秋毫,数秋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情感的疏离感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满月”象征着团圆,却因自身漂泊异乡而感到迷茫。第一联“归心折大刀”暗示了在家乡求生的渴望,第二联“转蓬遇风飞,数秋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远方的游子而无法自拔的情绪。末句“数秋毫,数秋毫”,表达了即使心中有思念,也无法摆脱漂泊的困扰。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2
《八月十五夜月》注释
1. 转蓬:形容游子四处流离失所。
2. 路地远:诗人当时身处夔州。
3. 见羽毛:“数秋毫”表达了月亮亮如故,更显思念之情。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3
《八月十五夜月》的诗意/《八月十五夜月》的意思
此诗描绘了游子漂泊异乡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中秋夜色中的月亮,展现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思念。第一联“满月飞明镜”象征着团圆与归宿,而“转蓬遇风飞,数秋毫,数秋毫”则进一步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愁绪。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4
《八月十五夜月》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从襄阳(今属湖南)迁居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小李杜”区别。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5
《念奴娇中秋》注释
1. 转蓬:游子四处流离失所。
2. 镜:明镜。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6
《念奴娇中秋对月》注释
1. 站西:指正北方向。
2. 霜:指冷冽的寒霜。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7
《一剪梅中秋元月》注释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8
《一剪梅中秋元月》作者简介
辛弃疾(1024年—1103年),字任安,号东坡居士,汉族(今陕西西安人)。辛弃疾一生才华横溢,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以豪放不羁、慷慨激昂著称于世。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9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注释
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八月十五的诗句 篇10
《望月怀远》注释
以上为“八月十五”的多篇诗的内容与赏析,供参考。
根据你提供的查询内容,以下是整理后的回应:
七言古诗节与句分类对应表
| 节名 | 节名下附的诗句(序号) | |----------------|-------------------------------| | 《阳关曲》 | 1,2,3,4,5,6,7,8,9,10 | | 《西江月·月落乌横》 | 11-12 | | 《折桂令·中秋》 | 13-14 | | ... | ... |
具体部分如下:
1. 《阳关曲》
- 序号:1
- 苏轼。《阳关曲》
2. 《西江月·月落乌横》
- 序号:11
- 苏轼。《西江月·月落乌横》
3. 《折桂令·中秋》
- 序号:13,14
- 苏轼。《折桂令·中秋》
4. 《阳关曲》(续)
- 序号:15,16,17,18,19,20
- 苏轼。《阳关曲》
5. 《西江月·月落乌横》(续)
- 序号:21,22,23
- 苏轼。《西江月·月落乌横》
6. 《折桂令·中秋》(续)
- 序号:24-25
- 苏轼。《折桂令·中秋》
7. 《阳关曲》(续)
- 序号:26,27
- 苏轼。《阳关曲》
8. 《西江月·月落乌横》(续)
- 序号:28,29,30
- 苏轼。《西江月·月落乌横》
9. 《折桂令·中秋》(续)
- 序号:31,32,33
- 苏轼。《折桂令·中秋》
10. 《阳关曲》(续)
- 序号:34,35,36
- 苏轼。《阳关曲》
11. 《西江月·月落乌横》(续)
- 序号:37,38,39
- 苏轼。《西江月·月落乌横》
以上为节名与句的对应关系,供参考。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