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公鸡借耳朵》 revised version:
p活动目标: 1、仔细听辨故事,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2、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
p活动准备: 1. 故事图片 2. 小动物图片 3. 铁皮、矿泉水瓶、铃鼓
p活动过程:
-
谜语导入:
师: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见面。(耳朵)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耳朵在那里啊?(幼儿回答) -
故事讲解: (1)公鸡耳朵什么样?
(2)小公鸡没有耳朵,戴不了眼镜,你帮它想个好办法吧。(和身边的宝宝谈谈吧。)
(3)我们来听听小公鸡是怎么做的?(教师继续讲故事)借耳朵结束
(4)小公鸡都向谁借耳朵了呢?(出示图片)它们有没有借给它?(没有)
师:对了,因为他们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5)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吧。
(6)完整地听完故事后提问。
师: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兔子的耳朵很灵,还可以散热。松鼠的耳朵里有很多毛,适合住在树上。)
(7)下面和老师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捂上耳朵转过身去,然后老师弹琴、捏矿泉水瓶、手拍铃鼓。然后提问,小朋友们,捂上耳朵能听见老师刚才干什么了吗?(听不见,听不清)对,听不见是因为耳朵捂上了,所以耳朵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呀?我们能不能离开它?(不能)
p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是以小公鸡借耳朵为线索,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特性,知道不同动物的耳朵有各自的作用,从而产生爱护耳朵和眼睛的意识,孩子在故事理解的环节中,凭借生活经验都能大胆的说出对话内容,我还设计了游戏,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知道耳朵的重要性。
这堂课非常适合中班的孩子们,我画了非常漂亮的故事图片,引导孩子们跟着图片中讲述的情节走,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很快能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公鸡没有借到耳朵的原因,知道耳朵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有几个孩子没有大胆的回答问题参与进来,课后我问了几个孩子,有的是没有跟上老师的故事,这可能是我的故事讲了一遍,有的孩子未能理解,以后得注意;但在游戏环节节能看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游戏的参与和兴趣都不错!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