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节气习俗改写
秋分时节,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平衡的一个时刻,属于秋季的一部分。秋分时节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们生活和文化融合的地方。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节气由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这是一年之中最“平衡”的时候。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春,气候逐渐温和。这一时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高峰,同时也是人们的闲暇时光。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来表达对这个节气的喜爱和庆祝。
秋分饮食选择
秋分时节,气候干燥,人们可能感到鼻塞、咽干不适。这个时候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这种季节带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人食用。不过,对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血虚的人不宜多食。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导致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正如“花的花香,叶的叶香,根的根香”,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
最后,秋天到了,要选好一些有营养、营养均衡的食品来补充身体的缺失部分。比如,多吃些清新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迎接秋天的丰收和收获。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